10年專業(yè)筆譯品牌?
10年數(shù)萬場口譯
專業(yè)留學移民翻譯
多語言網(wǎng)站翻譯
89種語言服務(wù)
2012年12月24號,據(jù)譯雅馨翻譯公司了解到,17到19世紀,德國的翻譯有了較大的發(fā)展,特別是期間興起的“狂飆突進”運動,對德國的翻譯實踐和理論的繁榮起到了推動作用。期間德國出現(xiàn)了赫爾德、歌德、施萊爾馬赫、 洪堡特等著名的語言文學大師和理論家,還有瓦斯、席勒、施萊格爾等杰出的翻譯家,他們翻譯了大量古希臘、羅馬的作品和近代或當代英、法、西等國的文學佳作,使德國成為歐洲翻譯 理論研究和翻譯活動的一個中心。下面擇其要者,予以簡介。
威廉•馮•洪堡特(Wilhelm von Humboldt, 1767—1835)是西方最有影響力的語言 學家、哲學家、教育改革家。他與詩人、哲學家席勒是好友,并常常與歌德有書信往來。他研 究過巴斯克語、美洲語言、埃及語言、梵語、漢語和日語等等,是比較語言學的創(chuàng)始人之一。 他把世界語言(漢語除外)劃分為屈折語、黏著語和綜合語三種,同時認為語言有優(yōu)劣之分, 梵語、希臘語這種典型的屈折語是“完善的語言”,而黏著語和綜合語或印第安語是“不太完 善的語言”。洪堡特的語言觀點啟發(fā)了他的學生斯坦塔爾和心理學家馮特,對喬姆斯基的生 成轉(zhuǎn)換語法也產(chǎn)生了非常大的影響,薩皮爾和沃爾夫也深受其影響。他先后發(fā)表了《按語言 發(fā)展的不同時期論語言的比較研究》和《人類語言結(jié)構(gòu)的差異及其對于人類精神發(fā)展的影 響》兩部論著,并為自己翻譯的《阿伽門農(nóng)》寫了一篇重要的序言。他的翻譯觀也主要從上述 著作和序言中體現(xiàn)出來。
(一)語言決定思想和文化。洪堡特認為每個民族的語言是獨一無二的,有其內(nèi)在形 式,每個單詞要在另外一門語言中找到完全對應(yīng)詞,難乎其難。一種語言是現(xiàn)實生活的反 映,語言帶有特有的民族特征,不同民族的語言反映其文化特色。語言之間的差異就是世界 觀之間的差異,翻譯就是兩種語言或世界觀之間的交流和碰撞。翻譯者經(jīng)常面臨的一個困 難就是,他只能在兩種語言或世界觀之中選擇一個立足點,而不能腳踏兩只船。譯作要么偏 重源語的風格特點,要么偏重目的語的風格特點;要么采用“本土化”的翻譯策略,要么采用 “異域化”的翻譯策略,不可能兩者兼顧。他在1796年7月23日給施萊格爾的信中寫道: “在我看來,所有翻譯都只不過是試圖完成一項無法完成的任務(wù)。任何譯者都注定會被兩塊 絆腳石中的一塊所絆倒:他不是貼原作貼得太緊而犧牲本民族的風格和語言,就是貼本族語特點貼得太緊而犧牲原作。介乎兩者之間的中間路線不是難于找到而是根本不可能找到。” (譚載喜,2004:109)要而言之,洪堡特實際上是認為語言之間沒有共性,原作和譯作之間完 全對等的翻譯是不可能的,譯者不是偏于源語,就是偏于譯語。不論采取哪種方法,不論譯 者怎么處理,譯文在本質(zhì)上都會與原文有區(qū)別。這實際上就是兩種語言之間的不可譯性。
(二)可譯性與不可譯性是一種辯證關(guān)系。既然語言之間的差異是世界觀之間的差異, 那么,不同的語言或者不同的世界觀之間的可譯性也就構(gòu)成了一個問題。洪堡特對這個問 題首先是持有不可譯性的觀點,后來做了修訂。他認為:語言形式(世界觀)差別越小的兩種 語言,其可譯性程度越高;語言形式(世界觀)差別越大的兩種語言,其可譯性程度越低。以 康德的理性學說為依托,洪堡特相信:“描述超驗對象的那些詞語的意義在不同的語言中差 別應(yīng)該是最大的,也是最不可譯的。相比之下,描述經(jīng)驗對象的那些詞語的意義差別最小 (絕不是沒有差別),是相對可譯的。”下面一段哲學性的話語可以看作是 他對可譯性和不可譯性的概括:
一個詞即使是被當作單純表示概念的物質(zhì)符號在具體的場合來使用,它在不 同個人的頭腦中也難以引起相同的表象。因此,我們可以斷定,每個詞都包含著某 種無法再用詞進一步區(qū)分的內(nèi)容;雖然總的來看,一些不同語言的詞可以表示相同 的概念,但它們絕不會是真正的同義詞。嚴格來說,我們不可能用一種定義把這些 詞包括進來,而是往往似乎只能指出它們在所屬義域里占據(jù)的位置。……這種情 況甚至在詞被用作物質(zhì)實體的名稱時也會發(fā)生。不過真正的詞義差別應(yīng)該說是表 現(xiàn)在精神概念的名稱上。就這類名稱而言,兩種語言中的相應(yīng)的詞很少有可能不 帶明顯意義差別地表達同一個概念。
總而言之,洪堡特對翻譯理論的貢獻在于他認識到了翻譯的張力與矛盾,他承認有超越 語言界限的普遍概念系統(tǒng)的存在,因而他的翻譯觀被稱為不可譯論的代表。洪堡特的另外 一個貢獻在于他的翻譯二元主義觀。在他看來翻譯就是“理解”和“闡釋”交互作用的結(jié)果。 “理解”總是帶著個人的主觀視野或偏見,不同的個體之間不可能完全達成通約。“闡釋”讓 我們有機會進入語言的共性,“而共性讓翻譯跨越具體的社會、文化因素,語言之間的相互理 解又是可能的”。(劉軍平,2009:1U)這種二元主義的翻譯觀影響到20世紀索緒爾、帕爾西 格、加丁納和喬姆斯基等語言學家,成為翻譯界的特點之一。
【溫馨提示】如您遇到翻譯難題或者有翻譯需求,可立即撥打全國免長途費咨詢熱線:400-608-0595 我們?yōu)槟峁┙鉀Q方案,更多詳情請瀏覽:
譯雅馨深圳翻譯網(wǎng)站:http://bmmckj.cn/
譯雅馨廣州翻譯公司:http://www.yiasia.cn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