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年專業(yè)筆譯品牌?
10年數(shù)萬場口譯
專業(yè)留學移民翻譯
多語言網(wǎng)站翻譯
89種語言服務
我們說翻譯界直到近些年才廣泛注意翻譯倫理問題,并不是說翻譯理論研究長期不重視翻譯倫理問題。實際上,盡管傳統(tǒng)翻譯理論很少直接提到“翻譯道德”或‘翻譯倫理”這樣的字眼,但所談論的許多內容都與倫理有關。比如,有人就認為,傳統(tǒng)翻譯理論中對文學翻譯忠實性的要求就體現(xiàn)了一種倫理性,因為翻譯標準歷來強調對原作的忠實,而“‘忠實’木質上不是一個哲學概念,而是一個倫理概念,它更強調的是作者翻譯的道德意識,而不是科學意識"。有人更是從對翻譯忠實的要求中看到了“倫理的幽靈”。如果這些說法成立的話,翻譯倫理在傳統(tǒng)翻譯理論中的地位還是很重要的,因為無論中國還是西方,傳統(tǒng)翻譯理論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翻譯標準,而翻譯標準中,忠實一直是一個重要的方面,無論是文學翻譯還是非文學翻譯,都是如此?,F(xiàn)代翻譯理論中,學者們逐漸開始提到翻譯倫理這一字眼,有的學者還將翻譯倫理作為一個重要的論題加以闡述。不過,學者們所說的翻譯倫理,所指內容并不完全一樣。大體來說,他們所說的倫理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。
一是指譯者自身的素質,包括翻譯業(yè)務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兩個方而。當前有些學者在談到翻譯倫理或道德時,往往不提翻譯者的業(yè)務素質,其實業(yè)務素質也是翻譯倫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。譯者只有具備了基木的業(yè)務素質,至少是一個合格的譯者,才有可能完成自己的翻譯任務。否則勉強上陣,很難譯出令用戶滿意的譯文,不可能令用戶滿意,甚至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。過硬的業(yè)務素質是譯者進入翻譯行業(yè)的基木門檻,過不了這個門檻,其他的要求都無從談起。從這個意義上說,譯者在承接翻譯業(yè)務時,是否具備做好翻譯的業(yè)務素質,也是翻譯倫理一個重要表現(xiàn)。思想道德素質則一直被認為是翻譯倫理的一個內容。探討譯者的素質,在我國的翻譯理論中有著悠久的傳統(tǒng)。早在南北朝時期,名僧彥瓊提出的譯者“八備”說中,就包含了業(yè)務素質和思想素質兩個方而的內容。其中,第一、二、五、六等條要求譯者應‘誠心愛法、志愿益人”,“不染譏惡”,“襟袍平恕”,“不好專執(zhí)”,‘淡于名利”,指的是思想素質,其他四條要求譯者應該‘鑒曉三藏,義貫兩乘”,“旁涉墳史,工綴典詞”,“要識梵言,乃閑正譯,不墜彼學”,指的則是譯者的業(yè)務素質。他說的是佛經(jīng)翻譯,因此對譯者在佛學方而的造詣特別提出了要求。到了近代,人們對譯者素質更為關注。20世紀30年代,多位學者曾撰文討論過‘翻譯之要素”,“譯才與譯德”等問題,還有學者企‘半路出家的譯述者”有沒有資格從事翻譯這個問題上進行過爭論。他們的討論不僅直接提到了“道德”的問題,而且內容也比較全而。到了現(xiàn)當代,有關譯者素質的討論更多,相關文章時常發(fā)表于各類報刊雜志上。多數(shù)文章分析得相當深入,集中分析了翻譯業(yè)務對某一類譯者的素質要求,而籠統(tǒng)地談論譯者素質的文章卻越來越少。對于翻譯倫理的討論,雖然內容比較全面,但多數(shù)討論過于理想化,與當前翻譯產(chǎn)業(yè)化,譯者職業(yè)化的形勢有所脫節(jié),有些倫理要求過于嚴格。
二是指譯者對于譯入語文化的倫理責任。在傳統(tǒng)翻譯理論中,這種翻譯倫理觀主要以翻譯任務的形式出現(xiàn)。在西方,古羅馬時期就有人把翻譯看作是豐富木族文化的重要手段;近代德國學者也特別強調翻譯要為建設及豐富德國文化服務。在我國,明朝末年科技翻譯家徐光啟提出“超勝說”,即通過翻譯使中國文化強大起來;清朝末年,翻譯更是被賦予了啟蒙大眾、振興中國文化的重任。在現(xiàn)代翻譯理論中,這種倫理往往在對某種翻譯策略的爭論中有明顯的體現(xiàn),比如,美國翻譯理論家文努蒂(Lawrence Venuti)在有關異化翻譯策略的分析中,就明確提出了這種倫理。文努蒂1998年出版了一部非常有影響的著作,標題為懷光彩的翻譯) (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),副標題就譯為‘邁向一種差異性的倫理”( Towards an Ethics of Difference).在書中,文努蒂大力提倡異化的翻譯,主張在把別的語言的文本譯成
英語時,應設法使這一文木在語言、文化或文學等方面違反英語文化中的現(xiàn)有規(guī)范,使英語讀者從中看到差異性。這種翻譯策略的倫理意義在于,可以打破英語語言文化的霸權地位,有助于文化多元性的發(fā)展,這實際上是一種抵抗譯入語文化的倫理;這種倫理觀與斯坦納的
翻譯倫理正好相反。斯坦納提出了“翻譯闡釋運作”的四個步驟,其中前三個步驟為信任、攻占、吸收,第四個步驟為補償。他認為第四個步驟必不可少,因為前三個步驟會使翻譯者過度傾向于外來文化,從而在文化上失去平衡,補償能夠恢復原來的平衡。也就是說,通過補償,剔除原文中一些木文化不需要的東西,有利于木文化的健康發(fā)展。他認為這第四步是‘翻譯工作和翻譯倫理的關鍵’,.這種倫理觀顯然是維護譯入語文化的利益的。國內類似的翻譯倫理觀在最近有關“歸化”與“異化”的爭論中表現(xiàn)得非常明顯。多數(shù)學者都主張中國的文學
翻譯應采用異化策略,盡可能多地吸收一些其他文化,特別是西方文化的成分。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,這樣有利于中國文化的豐富和發(fā)展,也是一種維護譯入語文化的倫理觀。
三是指譯者對原作者及讀者的倫理責任。翻譯界歷來有“一仆二主”的說法,把譯者看作仆人,需要同時服務于讀者和原作者這兩個主人。這種說法不一定正確,但的確說明了譯者對于原作者及讀者的倫理義務。一方面,譯者不能完全不顧原作者及原文,拋開原文重寫,這樣會不忠實于原作者及原文,是一種叛逆行為。而“忠實”與“叛逆”無疑都是倫理色彩很強的詞語;另一方而,也要照顧到讀者的接受意愿和能力,譯出的譯文無人閱讀,整個翻譯活動就起不到文化交流的作用,同樣也是倫理上的一種失職。譯者的這種倫理責任在許多有影響的翻譯理論中都有明顯的體現(xiàn)。西方長期以來關于《圣經(jīng)》翻譯的爭論,焦點就在于譯者如何忠實于原文,忠實于上帝,是否需要照顧讀者的接受,以及如何照顧。中世紀教廷迫害許多《圣至勁譯者,理由就是這些譯者不忠實于原文,裹讀了圣言;后來的譯者一再挑戰(zhàn)教廷的權威,理由則是要使《圣kB)走近普通大眾,要照顧讀者。但即便是這樣,也沒有人敢于聲稱自己不忠實于原文。實際上,大多數(shù)有關翻譯標準或策略的討論,其實質都是對原作者或讀者忠實或叛逆的問題。比如,當前有關異化或歸化的爭論,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忠于原作者還是讀者的問題。從這一爭論的前奏,19世紀德國學者施萊爾馬赫的理論中可以明顯地看出這一點。施萊爾馬赫認為,譯者要么靠近原作者,要么靠近讀者。當前,國內翻譯界有關異化與歸化的爭論其實也是如此。再比如,嚴復的“信達雅”三原則,強調的也是譯者與原作者與讀者的關系問題,“信”要求譯者忠于原作者,“達”和“雅”則要求譯者忠于讀者,照顧讀者的接受能力。當代翻譯理論中,德國功能派翻譯理論對傳統(tǒng)的標準論和策略論有所突破,指出譯者應按照翻譯要求(translation brief)進行翻譯,未必一定要忠實于原文,也有可能不理會讀者(功能派將其稱作“翻譯使用者”)的要求。但翻譯要求通常是由翻譯委托人(translation commissioner)與譯者共同制定的,反映了委托人的要求,而委托人的要求,多數(shù)情況下與譯文讀者的要求是一致的。委托人不顧及讀者要求的情況非常少見。因此,功能派理論所強調的其實也是譯者對于讀者的倫理責任。
四是指譯者的翻譯態(tài)度以及行規(guī)。翻譯態(tài)度是指是否認真對待翻譯工作,是否努力譯出合格的譯文;行規(guī)是指翻譯行業(yè)的一些規(guī)范,比如是否與同行惡意竟爭,是否替客戶保守秘密。用香港學者周兆祥的話來說,這些都是翻譯工作的責任,對應于他所說的“對客戶的責任”、“對使用者的責任”、“對翻譯行業(yè)的責任”、“對社會的責任”。從這些方而來看翻譯倫理,在翻譯理論界并不是新鮮事,比如有關譯者素質的討論中,就有不少人提到了翻譯的這幾種責任。但對此專門進行研究,卻是翻譯產(chǎn)業(yè)化以后才開始的。這方面,周兆祥先生作出了突出的貢獻。他在《專.業(yè)翻t勒和姍l譯與人必等書里,對以上幾種責任作了深入的分析,對職業(yè)譯者需要注意的各個方而作了全而的總結與歸納。他還在一些場合,大力呼吁翻譯界要重視翻譯倫理,比如在2003年舉行的全國多語翻譯理論研討會上,他在大會發(fā)言中,就宣讀了“翻譯專業(yè)倫理是翻譯專業(yè)化的靈魂”的文章。還有學者從譯文質量控制的角度,強調了譯者態(tài)度的重要性。比如,有人認為,譯者的自我把關,是控制譯文質址的一個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。譯者能否把好關取決于“譯者的資格(qualifications或eligibility)、譯者的級別與能力(competence)以及譯者的(職業(yè))道德(morals或professional ethics)”三個因素,并提出,如果譯者不講職業(yè)道德,“應暫?;蛉∠撟g者的職業(yè)或專業(yè)資格”。另外還有人從翻譯商業(yè)化的角度,對這兩方而的翻譯倫理作了分析,指出在翻譯商業(yè)化的大背景下,譯者要想在翻譯市場上生存,必須“堅守職業(yè)道德,自覺遵守翻譯行規(guī)”,并對譯者在經(jīng)濟誘惑與壓力下,如何遵守職業(yè)道德與行規(guī)提出了建議②。在最近有關口譯員素質的討論中,也有多人提到了為客戶保密等要求。總的來說,翻譯職業(yè)道德或倫理引起了越來越多的人的注意,而在西方,討論這一問題的學者還比較少。
可以看出,翻譯理論界所討論的翻譯倫理盡管內容很豐富,但并不全面,只談到了譯者的倫理,沒有談到翻譯行業(yè)中其他人員的倫理,討論筆譯倫理的多,討論其他形式翻譯倫理的少,而且結合翻譯產(chǎn)業(yè)化來談的還不多。
轉載請注明本文由深圳翻譯公司譯雅馨翻譯公司整理提供